全球重要农业文明遗产(GIAHS)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建议的一项建议,旨在树立全球重要农业文明遗产及有关的景象、生物多样性、常识和文明维护体系。到现在,我国已有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明遗产,数量居国际之首。
农民日报特别邀请到农业乡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明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科学院地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给我们介绍全球重要农业文明遗产:
日前,农民日报・我国农网记者先后赴浙江庆元、安徽铜陵、江苏兴化三地探寻传统农业体系的才智与奥妙,发掘中华农耕文明的深沉见识,领会其跨过时空的无量魅力。
在浙江省西南角的庆元县,崇山峻岭、林木葱郁,这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厚的菌物资源。南宋时期,庆元人就探索出了进山种菇的技能,创始了人类驯化菌菇的前史。
从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食用菌培养技能不断演化晋级,形成了以“林—菇共育技能”为中心,森林保育、菌菇培养、农业出产有机交融的山地农林复合出产体系。
2022年,“浙江庆元林—菇共育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明遗产,这也是现在国际上仅有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业文明遗产。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就发现了菌菇的妙处。《吕氏春秋》曾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百菇宴,是汇集了多种菌菇菜式的丽水传统名宴。黄靛菇马铃薯粿、油焖香菇笋、庆元香菇茶……用菌菇制造的美食纷繁上桌,让人垂涎欲滴。
在庆元,香菇不仅是甘旨的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菇农逢年过节要到供奉吴三公的菇神庙祈福,农闲时听的是菇民戏,健身时打的是一套菇民拳。
连绵千百年、生生不息的林—菇共育体系,不仅为当地大众的食物与生计安全供给了重要保障,还形成了丰厚多彩的地方特色香菇文明,成为人与自然调和共处的模范。
上一篇:光储先锋 智领未来
下一篇:天极网_专业IT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