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运转正常,水泵、焚烧、液体都没问题,当时水温38摄氏度……是恒温。”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翠林花海合作社蔬菜大棚办理房内,合作社负责人何胜忠正指着一台不锈钢锅炉,向记者介绍说。
这台锅炉有个特别高科技的姓名——外冷凝式智能化醇醚燃料炉,也是翠林花海合作社为蔬菜大棚请来的“新宠”。“它能够恒温给蔬菜大棚供暖,用的燃料是一种新式清洁环保动力,叫‘醇醚’,你看锅炉顶部的这个赤色设备,它叫‘冷凝式收回器’,便是专门收回锅炉焚烧时发生的部分热量的,以防丢失。”何胜忠兴味盎然地介绍说,该锅炉自2016年10月底开端供热,其燃料是“醇醚”,排放已经过环境研讨部分第三方检测,契合最严厉的排放规范,“比烧天然气还洁净。”锅炉炉面还有一显示屏,运作时的状况及其焚烧机、水泵、液位、水温等数据随时上传至“云端”,被电脑前的技术人员实时监测,并宣布控温、加料等指令。
种越冬大棚,来年开春抢抓商场空白卖个好价钱,是许多菜农坚持多年的“良策”。曩昔,京郊30万亩大棚常烧煤保温;现在,为保一片蓝天,清洁的新动力正逐渐替代燃煤。河口村作为全市试点要在这个冬天探索经历,确保下一年将有更多市郊大棚和这儿相同,一起织造起一个洁净的“菜篮子”。
走进河口村的蔬菜大棚,暖烘烘的。大棚内的黄瓜刚采摘结束,工作人员正在收拾防寒沟。河口村东倚小清河畔,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这几年,为确保市民“菜篮子”,村里合作社增加了蔬菜栽培培育面积。“种黄瓜,西红柿,也种芹菜、苋菜、空心菜等叶菜类,还种了两棚红掌。”由于茄果类蔬菜对温度要求高,每年冬天,何胜忠就会想办法为菜棚取暖。
起先烧“烟儿煤”取暖。“每个棚一全国来得百余元,每个供暖季按4个月算,需求一万余元,别的需求两名工人专门往锅炉里填煤,花费应该加上两名工人的薪酬。”何胜忠细算起账来。烧烟儿煤,给他带来了许多烦心事儿。“蔬菜大棚就在村边,锅炉一开烧,烟囱就‘突突’冒黑烟,搞得乌烟瘴气的,满园子满村的硫磺味。”
近几年为了清洁空气,不能再烧“烟儿煤”了,“不让烧煤,黄瓜、西红柿等茄果类蔬菜越冬怎么办?”何胜忠犯了愁,翠林花海合作社共有460栋蔬菜大棚,是河口村及周边400余农户的“饭碗”,咋办?上一年10月,本市及房山区两级农业部分引荐了以醇醚为燃料的智能化燃料炉。“我一传闻没污染,当即使决议试一下。”何胜忠说。
自从这个“外冷凝式智能化醇醚燃料炉”安装进第一个蔬菜大棚,为满棚的黄瓜“供暖”,何胜忠便时不时前来检查,并从本钱、供暖等方面做核算。“烧煤每天得112元,一个取暖季用煤需求十四五万元,用电采暖得30万元,若用醇醚,一个大棚一天得121元,一个月本钱是五六千元,一个供暖季下来是20万元,总体上和解烧煤相等,或者说略高一些,但节省了人力,确保了棚内恒温,最要害的是,再也用不着忧虑污染空气了。”何胜忠算完账又说,“何况清洁空气不能只扒拉咱这小算盘。”
大棚菜越冬有了安稳的供暖方法,何胜忠对翠林花海合作社有了提高的新方案,他和乡民们商议之后,决议将多花掉的本钱赚回来,多为几个大棚新装“外冷凝式智能化醇醚燃料炉”,并再多种一些附加值高的蔬菜种类,让大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像彩椒、生果黄瓜之类的就都能够种了。”
下一篇:缠绕钢铝复合翅片管散热器